“十四五”开局之年,从这四个维度着力,方能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开好局”!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汤勇晓语 Author 汤勇
01
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是质量的持续化发展
高质量发展首先要有质量。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是教育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一方教育人的形象与尊严之所在。
教育的高质发展离不开质量的支撑,没有质量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没有质量的教育发展,更不可能达成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但是我们所言及的质量,当然不仅是分数和成绩,分数和成绩是质量的载体,也是质量的应有之义,但它不是质量的全部。
我们所主张的质量应是可持续的,我们所追求的教育高质量发展也应是持续化发展的。
这种持续化发展的质量应是全面发展的质量、全体发展的质量、全人发展的质量、健康发展的质量、和谐发展的质量。
这种持续化发展的质量还应是科学发展的质量、创新发展的质量、均衡发展的质量、公平发展的质量、辨证发展的质量。
这种持续化发展的质量更应是一个复合发展的质量,而不是一个单一发展的质量。
打个比方,就像一瓶矿泉水,除了水之外,里面还含有各种丰富的矿物质,这样的水就是一瓶复合水、营养水。
复合发展质量除了学生的分数和成绩之外,在分数和成绩的背后是有丰富的成分的,是由多重营养元素构成的,而不仅仅是那个分数和成绩的本身。
而单一的发展质量就是人们世俗意义上所指的那个分数和成绩。当下基础教育的乱象的根源就是唯分数、唯成绩,一切为分数而教,一切为成绩而学,为了分数和成绩,不择手段,死整蛮干,分裂人性,割裂人的成长,撕裂教育的规律。
要做到质量的持续化发展,就应该体现“四个坚持”:
一是坚持没有分数过不了今天,只有分数过不了明天。也就是教育不仅要立足当下,而且要着眼长远,不仅要对学生眼下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学生未来幸福人生奠基,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与掌握,而且要充分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迁移与运用,不仅要把办学的视野放在为考试而准备方面,而且要把教育的重心放在孩子的成长与成人之上。
二是坚持教育绝不能办成“世界杯”,而要办成“奥运会”。世界杯以其他队伍的牺牲或者失败为代价,而奥运会有300多块金牌,每一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每一个选手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参加,发挥特长,展现自我,教育需要这样一种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成全每一个人的生动局面。
三是坚持君子爱分,取之有道。君子爱财,亦必有道,取之无道,终将走上不归路。分数和成绩,人们都在逐而追之,求而获之,同样,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捍卫道义,否则也将咎由自取,自食其果。
四是坚持带着镣铐也要跳出优美的舞蹈。尽管有高考和中考的压力,我们也必须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高考、中考抓备考,五育并举,知行合一,全面育人,立足生活,回归常识,顺从自然,让学生在过一种快乐而幸福的教育生活中获得应有的分数和成绩,让学校在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轻松自如地赢得高考和中考。
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是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最终取向和落脚点是人的发展,是学生的发展。没有学生的发展,就不可能有教育真正的高质量发展。
学生天赋各异,禀性不同,爱好有别。有一句话说的是,每个孩子都是上帝的宠儿,都是不可复制的孤本。
对于学生的发展,虽然不能落下每一个学生,也不能让每一个学生掉队,但是不是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考高分、都上名牌大学,也不是让所有学生都得到整齐划一的发展。
手指有长短,黄鳝与泥鳅永远不可能扯一样齐。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绝不是无视个体差异的“齐步走”,也绝不是不切实际的的“一刀切”,而是尽最大努力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树立“只有差异,没有差生”,“只有不同,没有不好”,“只有可能,没有不能”的理念,坚持多一把尺子、多一些标准、多一分期盼、多一种等待,善待每一个学生。
另一方面要坚持因材施教,尊重并珍惜每个学生的差异,注重并顺应每个学生的天性,发现并唤醒每个学生的潜能,激发并点燃每个学生的求知欲,给每个学生装上自主成长的发动机,让他们在潜移默化的生命成长历程之中找寻到最真实的自我,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从容行走,成为更好的自己,成为他应该成为的他那样的人,成为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各种有用人才。
特别是对于那些“慢”的学生,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也不能心急火燎,简单粗暴,更不能拔苗助长,杀鸡取卵。
我们要有水滴石穿的耐性,要有舒缓连绵的节奏,要有静等花开的心态,要有“牵一只蜗牛去散步”的雅兴,要有“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她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的情怀,要有接纳他的“慢”,包容他的“慢”,尊重他的“慢”的智慧和勇气。
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站在讲台上的那个人,决定着那间教室的温度,也决定着孩子生命成长的程度,更决定着教育的品质和发展的高度。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的所有问题,包括教育的发展,都和教师有关,都与教师的素质有关,都跟教师的工作状态有关。
联合国教科文等四个组织,共同提出一个口号:“复兴始于教师。”教育的复兴,始于教师;国家的复兴,始于教师;中华民族的复兴,始于教师。
当然,教育质量的提升,教育高质量的发展,关键点在教师,发力点在教师,最终希望点也在教师。
发展教育,必先发展教师。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教育的发展。没有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就没有教育高质量的发展。
要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建设高质量的教师专业化队伍,这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源。
首先,要牢固树立"教师第一"的观念。教师是否真心实意地对工作投入情感,关键取决于我们是俯视教师还是仰视教师。
全社会应大兴尊师敬教之风,对教师高看一眼,厚爱三分,足额落实教师应该享有的各种津贴和待遇,争取和维护教师应有的权益,让教师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真正实现用尊严留人,用情感留人,用事业留人,用待遇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从事教育伟业。
其次,切实为教师减负。这些年来,一些形式主义的东西让校园受到了干扰,让老师失去了一张宁静的讲桌。
当务之急,就是要出重拳,下猛药,落实好减负令和减负清单,根治教师负担沉重的顽疾,释放广大教师的活力与创造空间,让老师能够静下心来学习,潜下心来教书,安下心来育人。
再次,充分激励教师。没有激励,就没有管理,就没有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就没有教师的高质量发展。
我们应积极构建全方位的教师激励体系,注重精神荣誉激励,强化专业发展激励,完善岗位晋升激励,健全绩效工资激励,突出关心爱护激励,提升教师高质量职业素养,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增强教师对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教师收获职业的荣誉感和幸福感。
同时,构建多维评价体系。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积极架构综合的、多维的、互动的评价方式,力求从教师的学术素养、职业精神、专业品质、教学业绩等层面对教师作出全面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性、发展性、激励性、参与性、显示性功能,最大限度彰显教师的个性,挖掘教师的自身潜能。
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学校的内涵化发展
什么是学校的内涵化发展?我以为学校的的内涵化发展应该是一种相对于粗放发展的精细发展,一种相对于传统模式发展的新常态发展,一种相对于只顾眼前发展的长足发展,一种相对于同质化发展的特色化发展,一种相对于仅追求片面质量发展的全面质量发展,一种相对于忽视人的发展而立足于人的发展。
当下,随着国家的投入和办学条件的改善,大凡用钱解决的一些教育问题,都解决的差不多了。影响并决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已不再是硬件设施,基础条件,而是学校的内涵化发展。
如何让学校得到内涵化发展,让学校成为师生向往的地方,让学校深厚的内涵助力于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这既是时代的命题,也是每一个教育人义务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第一,优美环境是学校内涵化发展的外在表达。校园环境并不是物化的一个概念,也不是教育以外的一个东西,它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甚至就是教育本身。
积极构建更加人性化的、适切的、温馨的育人环境,让环境成为最好的教育,让人的发展场景无处不在,让人发展的生命场在环境场中有效生成,同频共振。
第二,校园文化是学校内涵化发展的灵魂所在。校园是传播文化的地方,是孕育文化的土壤,校园不可没有文化。
国学大师钱穆说过:“一切问题因文化问题而产生,一切问题又由文化问题来解决。”
面向未来高质量发展,学校要增强文化意识,在文化建构上用心用情用智,把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办学理念、发展思路、治理体系、教学实践、立德树人、人际关系、学生成长等办学要素整体打造成高质量发展的校园文化,成为有亮度和温度,有高度和厚度,有显示度和区分度的高质量学校标识。
第三,课程建设是学校内涵化发展的重要引擎。课程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学校教育特色的标志。
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必须构建更加开放多元的课程体系,依据国家课程生成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班级课程、生本课程、特色课程、微型课程,让富有选择性、生动性的课程不仅成为学生阶段性学习的跑道,也成为支撑学生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阶梯。
第四,有效课堂是学校内涵化发展的强大支撑。课堂是撬动教育内涵发展的支点,学生课内外的一切问题,都出自于课堂,教育的一切问题都可以通过课堂来解决。
学校内涵化发展,必须借助于课堂教学改革和有效课堂的探索与生成来助力给力。
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也必须面对并适应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新观点和新思想,把握课堂改革方向,立足课堂改革本质,主动求变,能动寻变,生动应变,为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找到突破口和切入点。
第五,学校治理是学校内涵化发展的根本保障。由学校管理迈向学校治理,看似一小步,却是助推学校内涵化发展的关键一步。
充分把握学校治理的政策方向,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将使教育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昂首阔步。
能够围绕这四个维度,做出积极的实践和尝试,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便大有可为,也将指日可待!
● 朱永新:缓解教育内卷,与其强制摇号,阅读才是更好的“出路”
● 稻盛和夫:为什么说「领导者最重要的资质,从来都不是能力」
● 中国乡村教育有出路吗?
● 《2020中国基础教育年度报告》重磅发布!基础教育的未来,就藏在政策的脉络里!
责编 | 江光满客衣
排版 | 江光满客衣
来源 | 汤勇晓语